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近年来,从“成人化童装”,到所谓的“迷你化妆品”,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打着童装、玩具、儿童配饰旗号,实质却在一味迎合成人审美,甚至令人感到不适的商品。这不禁令人担忧,畸形审美之下,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这份童真?
当畸形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不断扩大,会歪曲儿童三观。幼儿的认知世界如同一张白纸,不符合年龄的审美倾向会在潜移默化中歪曲价值观的塑造。以婴儿高跟鞋为例,该鞋子形似“三寸金莲”,被不少网友怒斥审美畸形。骨科医学研究显示,婴幼儿足弓尚未形成,脚跟骨密度仅为成人的1/3,长期穿带跟鞋子会导致足弓受力异常,增加扁平足、拇外翻风险。家长自身的审美偏好或猎奇心理,本质是对儿童自然成长规律的扭曲。
事实上,不仅是鞋类,近年来幼儿审美成人化倾向频频引发热议。某些商家以“性感风”“公主风”为卖点,将儿童塑造为成人审美客体,一些网络平台甚至诱导未成年人直播,利用未成年人对隐私保护方面认知的不足,让未成年人成为网络暴力、网络软色情的受害者,对未成年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成人世界对儿童纯真性的过度干预,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对“儿童本位”的认知缺失。真正的童年之美,在于未经雕琢的自然状态。
首先,家长作为监护人,法律明确规定,监护人实施监护行为应最大限度尊重未成年人真实意愿,不得损害其身心健康。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也不能被畸形审美所禁锢。
其次,法律和监管强有力的保护能够给孩子保留成长空间。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了大量违规账号和平台。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再次指出,强化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治理,防范线上线下交织风险。在制度建设上,相关部门还应加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条款配套规章的制定。同时,严查畸形流量背后的产业链、利益链,阻断相应变现的途径。
平台在相关内容甄别和监管方面,还需建立更完善的机制。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需要有更严格的把关机制;面对无底线的营销商家,提高监管识别能力,进一步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与司法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最后,营造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着手。社会需弘扬健康的价值观,给孩子预留自主审美萌芽的空间,将健康、率性、活泼的价值观种子种在孩子心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主体形成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筑坚固的防御机制。
最好的童年是自然而然地长大,当童心不被功利侵蚀,当成长回归本真,这才是我们能给下一代最珍贵的礼物。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