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2023年高考即将到来,超过一千万名考生将要迎来属于他们的一次人生大考。
“作文如何做准备”“数学‘刷题’还来得及吗”……在临考前的冲刺阶段,记者就考生们关心的问题,邀请名师答疑解惑,说说最后复习的备考要点、注意事项,让考生们轻松上阵,从容应考。
注重对“错题”“典型题”的反复练习
学生提问:复习数学现在还有啥诀窍?“刷题”还来得及吗?
天津市南开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康玥:还有一个月高考,立足当下来看,我想告诉学生的是,如果你平时数学成绩比较低,那现在“刷题”会有一定作用。
如果你的成绩已经稳定在中上等水平,那通过“刷题”提升成绩,起到的效果往往不及预期。
那么,现在究竟应该怎样复习数学科目?
一是要加强分析能力,完善逻辑分析体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绝不是方法的收集和套用,关键在于探究题目条件与解法之间的必然联系、逻辑关系,并根据问题特点主动选择适合于此题的方法。
如果你只是为了解题,机械套用所学方法,忽略题目本身的特点和结构,尽管也可能得到正确答案,但花费的时间会更多,出错的概率也会变大。
因此,认真分析问题,主动采用恰当方法,根据题目特点设计适合于它的解法,完善逻辑分析体系,是当下的复习关键之一。
二是注重“错题”“典型题”练习,这是成绩提高的“加速器”。
一个具体的数学题目由“不会”到“会”,绝对不是听人讲解、做好笔记、理解答案思路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自己通过反复练习独立地将其解答出来。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改错题”,但并不是“错题”改好了就说明自己掌握了,很多人只不过是将“答案”重新复制了一遍,对于成绩提升并无帮助。
在我看来,一段时间后自己能够不借助答案完全解答出来且结果正确,才算真正达到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错题改好了”。
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错题”“典型题”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三是坚定的心理和信念,这是最可靠的“秘诀”。
高中三年的学习不会一帆风顺,任何学生在学习或考试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在困难阶段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学校,咬牙坚持,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完成好高考前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
回归课本 关注新旧课标差异
学生提问:进考场前,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重要事项?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副校长钱华:备考最后阶段做好“三个回归”,能帮助考生实现新的突破。
第一,回归课本。
今年很多省份的高三学生,都是第一批正式使用新教材的考生。2023年高考评价体系反复提到关注教材,注重基础性。
因此,对于新旧课标中的差异如何在新教材里呈现,需要考生密切关注。
新增的知识点、和旧教材不一致的表述、典型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要的实验和探究等,考生都应做好耐心细致的梳理与复习。
第二,回归真题。
最后阶段,考生要保持手感,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后有限时间内,建议考生更多回归真题,将近几年的高考整卷作为练习材料,从审题、答题、标准答案的分析等多个角度体会命题思路,感悟考查重点,警醒疏漏知识点。
事实上,核心知识点、经典题型一定会在高考中反复出现。
第三,回归错题。
很多考生解题中存在惯性思维,且难以纠正。我在一线教学中发现,高三一年做了无数模拟卷,但不少考生依然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如审题不清、相似概念辨析不清等。
事实上,失分点其实就是增分点。
此时的考生需认真梳理重要模拟卷上的典型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错题进行圈点批注,对典型错题做好归档工作,避免在高考中再发生类似错误,减少因失误带来的丢分。
与此同时,我还想强调的是,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很多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考生的饮食起居是考前良好状态的重要保证,做好以下几点很关键:
第一,时间调节。
考前两周左右就要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让大脑的“兴奋点”尽量与高考时间完美契合。
第二,劳逸结合。
备考阶段每天最好都能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但不宜过于剧烈。同时,每天应设置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毕竟高考是非常消耗脑力和体力的一项活动。
晚上不玩手机,不要熬夜,睡前可以听听轻音乐,看几篇美文,喝一杯热牛奶提升睡眠质量。
第三,健康饮食。
每天要确保摄入充足的糖类和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做到营养要均衡、烹调要适合自己平常口味,尽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来“提神醒脑”。
第四,关注气候。
春夏之交,气候变化多端,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考生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环境通风,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感染疾病影响考试。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晋浩天;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