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1
“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近日,一部互联网小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引爆网络,讲述了化身为人形的玉壶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寻找家乡的故事。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里”“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自述的形式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向观众诉说着泱泱华夏千年的故事。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言:“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
大英博物馆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许多的文物珍宝,其中中国文物多达23000件。然而,8月初以来,大英博物馆多件馆藏被曝出现“失踪、被盗或损坏”等问题,丢失的文物数量大约为2000件。
这一文物失踪的丑闻发生后,许多国家发出强烈抗议,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不仅是中国,希腊要求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那是他们“最崇高的象征”。埃及要求归还罗塞塔石碑,那是他们解锁古埃及文明的钥匙......
“驻留在西方的游子,需要庇佑的神灵,只是这具木镂之躯,承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流连的目光。”“你敢正视我的美丽,却不敢正视我的来历”......文物的“诉说”,字字句句都是一段血泪的历史,我们难以窥见文物被掠夺飘洋过海艰难历程,但我们能听见它们在异国他乡的呼喊。
文物,当它们呈立于博物馆的玻璃展台内,我们总觉得离它们很遥远;但当它们被堆砌于遥远的国度,我们又觉得与它们很亲近。当无数珍贵的文物没有来历,没有介绍,没有保护措施,只有编号在逼仄的空间里供人观赏,能展现什么样的文化和历史?
跨越时空,文物作为最鲜活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历史。《逃出大英博物馆》不应该只是自媒体的一次出圈,只是中国人的自我感动,而应向更辽远的天地扩散,直抵大英博物馆中的一件件文物。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我想,假如文物能说话,会不会在无数深夜呐喊:
“请带我们回故乡,她的名字是中国!”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