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又是一年升学季,中高考成绩和试卷题目陆续揭晓。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新闻类素材在考题中的比重正逐年攀升。这背后,是教育趋势的深刻变革,也是对孩子视野和素养的全新考验。
翻开今年的中高考试卷,你会发现新闻素材无处不在:
成都中考语文卷:科学家们新发现的微生物“天宫尼尔菌”、运送航天员往返的载人飞船“神舟”、进行科研的月球探测器“嫦娥”、用于森林灭火和海上救援的飞机“鲲龙”、用于地月通信的中继星“鹊桥”。
高考英语全国一卷:微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阅读D篇素材,还特别介绍我国科研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高考试题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考试试卷题目,早就不只是考“知识点”。教育专家指出,新闻类素材进入考题是从“知识记忆”转向“知识应用”,要求学生具备用课本知识解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近些年,不光是语文教育正在不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甚至其他学科也越来越需要“先读懂”题目,阅读理解力和思辨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爆炸时代,热点频出,单纯记忆知识点远远不够,如何理解、分析信息更为重要。
这两种能力如何培养?显然不能只是盯着课本、只学习课堂上的学科知识,更要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以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素材,培养孩子在综合信息浪潮中抓住重点的能力,让孩子在各种多维度观点声音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力。这就是为什么“读新闻”在当今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之一。
面对当前的命题趋势,学生的学习策略也需对应调整。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培养对新闻的敏锐性,例如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文化自信等话题的关注;规划出固定具体的时间,阅读、理解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孩子分析思维,在阅读新闻报道时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新闻背后的成因?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后续如何协调各方?通过思考问题锻炼学生阅读理解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帮助其在考场上快速把握命题意图。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一篇总结、一纸简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都十分重要,而这一切也必然源自每个人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坚持和文字积淀。
新闻,本质上就是各种信息和观点的汇聚,和孩子一起读新闻,就是培养孩子阅读理解力和思辨能力的日常方式。新闻能够让孩子看到世界的参差,为孩子提供大量学习、深入思考世界的机会。期待更多孩子从阅读做起,做终生学习者。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