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11月22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的474万,减少了36万人。这也是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起持续、快速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
考研人数缘何下降?从经济的大环境来说,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疫情对全球经济环境造成不小影响,国际关系紧张等等因素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产生影响,让一部分学生选择暂时回避就业市场,转而选择继续深造。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和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就业市场的形势也逐渐好转,就业机会逐步增加,一部分学生专注获取就业机会,考研就不再是应届生的唯一或最优选择。
从教育政策来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体制和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让更多人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与服务;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陆续宣布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延长硕士、博士就读年限,加之教育部门对研究生“宽进严出”的政策之下,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在考研时会考虑这一因素。
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生学历的性价比正在被评估。“考研热”的原因是一部分家长与学生将一纸文凭视为提高职业竞争力,获得更好职业的保障,而如今对于研究生学历的期待正在被打破。更多人意识到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不只专科、本科生多了,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卷”学历并不能完全解决就业问题,很多人意识到三年或者更长时间换取研究生文凭未必比这段时间内积累工作经验的性价比更高。
虽然考研人数有所回落,但是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了291万,再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从“考研热”到“考公热”,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心态是相似的。如果青年学子从扎堆“考研”到“考公”,那么就业观念的积弊就仍然没有得到根除,并不利于青年学子的未来发展。
南方都市报发表的视频评论《考研人数8年后首降,考研热“降温”了?》就强调:“社会政策还是要专心搞经济,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只有市场主体多了,就业岗位才会多,才能让学生有选择,有机会去试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安全垫’。”
对此,一段时间以来,为激励民营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了诸多措施,最近就有八部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25条具体举措”,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从侧面来说也是为年轻人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让更多年轻学子在不同的赛道发展,毕竟“成功模板”不可复制,平等发展职业教育或许才是题中之义。
事实上,当代社会应该把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权交还给青年人,而不是仅仅提供有限的“成功学模板”。从让青年人有得选,到每种选择都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还需要全社会做出更多的努力。
从青年的角度来说,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积极提升自我,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价值,为自己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