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包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华礼仪,《诗经·国风·周南》的《鄘风·相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足以证明礼仪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
节后开学,多所高校发出严格课堂教学规范的相关通知:要求学生上课先起立、师生相互问好。
“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课堂礼仪以全新的形式,回归大学课堂。课堂,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是学生“学其业,承其道”的地方。课堂礼仪“古已有之”,熟悉、遵守课堂礼仪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既体现个人的良好修养,也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对于促进师生沟通,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诚如万世师表孔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课堂教学需要礼仪规范,这不仅是尊师重教的体现,还是保证课堂秩序的方式。对于自制力稍弱的中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堂礼仪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而作为成年人,大学生理应有更强的自制力,对于课堂教学规范的要求,其内在其实是对老师学识的认可、师风的敬仰。
尽管许多人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质疑此举是否太过于刻板,大学课堂区别于中小学课堂,大学生作为拥有独立意识的成年人,其课堂的自由度也区别于其他。我们需要思考:大学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大学课堂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期待学生能够学到什么?
通过对课堂礼仪的强调,除了规范课堂秩序,更希望能引导学生理解尊重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向老师或他人示敬,是对他们劳动和付出的尊重,是对他们的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尊重。
另一方面,相关礼仪规范出台前需要充分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校园礼仪是学生和老师彼此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也不必拘泥于表面形式,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赢得学生的尊重更多从自身专业能力出发,认真解答学生问题、严格批改作业、出众的科研能力、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让学生由衷尊重教师。
从学生角度出发,当代的大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校园礼仪,学会与人交往的社交礼仪,做一个说话得体、举止文明的人。
关于“起立问好”这一新规,让我们重新审视大学的作用,理解课堂礼仪背后所代表的尊重和认知,更深入去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课堂礼仪必不可少的背后,应该思考如何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尊师重教。新学期的大门已经开启,曙光洒满课堂,新的尊重之门也即将打开,希望通过课堂礼仪,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尊重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期待每个课堂都能成为尊重的发根之地。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