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国便与西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国文化交流融合,绽放新的活力生机。丝路商队不仅促进了物资的流通,更传播了文化的种子,在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下,文化的种子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中华民族因此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并随着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加深。不同的节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节日景观。
中华传统节日彰显出浓郁的文化特征,蕴含了深厚的历史记忆,是文化传承和形塑社会的重要载体,节日活动更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作为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节的张灯结彩、元宵节的舞灯舞狮、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到中秋节的赏月团圆和重阳节的登高望远,每个节日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适逢春节,大红的灯笼、喜庆的窗花、热闹的团年饭,满满地全是“年味”。不一样的年俗寄托了亲友团聚的美好期盼,也孕育出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从民艺到舞乐,从风物到美食,不少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都围绕这些传统文化意蕴展开。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它植根于我们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加强传统文化节日教育,能够让青少年重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节日文化活动形成的社会文化行为,从而弘扬和传承团结、仁爱、忠孝、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进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认同。
学校教育对之应善于发掘、利用,加强节日文化教育,上好节日文化教育这门思政课,充分发挥好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辅之以现代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认识、了解、体验传统节日,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
一方面,从书本内容中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开展教学,通过对杜甫的《登高》、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又能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除了书本知识内容,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要注重形式的丰富多样,以融入学生生活、以学生体验为主要方法。对此,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重大节日的文化教育内涵,将其凝练为最能代表这个节日又能体现新时代思想的经典话语,以标语、主题班会、相关公众号文章发布等形式进行节日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要多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春节开展“寻味中国年”活动,寻找你身边的“年味”;在元宵节开展“猜灯谜吃元宵”活动,以实际的民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习俗;深入挖掘节日的习俗意义,按照知识、价值、践行三方面内容组织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记住中华“魂”、留住中华“根”,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根植孩子心间。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