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序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龘”字出圈反映的是民众对生僻字的好奇与关注。
据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形容龙腾飞的样子。以“龘”字意义为祝福,将古生僻字重新挖掘并赋予新的含义,体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新的一年发展得更好、更快,龙腾虎跃、龙马精神。当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巧妙结合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不仅展示出汉字的博大精深,更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序厅能够看到从1916年到2024年一共十个龙年的相关四字词语,如1916年的“龙德正中”、1952年的“龙行四海”、2000年的“凤翥龙翔”、2012年的“云起龙骧”,2024年则是“龙行龘龘”。“龘”字本身代表是中国古代龙文化的象征,其出圈的背后,其实也是有关龙文化传承发展,文化的传承已经早我们手中经历了若干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是取精去糟的过程,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从内至外的创新,才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丰富的发展。
而生僻字火的背后更代表着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记录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了解其背后典故,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纵观汉字的千年传承历史,无数次的改革创新始终与时代的步伐一致。
此次生僻字的破圈传播不仅让人感受到古代的造字之美,更激发了不少受众对于文字背后历史文化故事的探索,生僻字为何火爆?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僻字通过社交媒体以表情包、图片视频等形式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
汉字听写大会、歌曲《生僻字》等这些生僻字的创新表达,传播文字知识的同时又融合了时代精神,精准掌握了文化传播密码,让大众从更多渠道了解生僻字。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令生僻字被作为一种挑战,进入大众的视野。
“龘”字的广泛传播让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并不只是那些让人望而却步、晦涩难懂的纸堆,传统文化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多人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开始搜索科普文章,了解这些生僻汉字的本意,知道了《玉篇》与《说文解字》。
从大型晚会再到文博展览,生僻字在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中跟上时代,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土壤里扎根生长。作为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生僻字出圈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传承传统文化的崭新路径。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眼下,“龘”字背后所代表龙文化将亿万“龙的传人”的心紧紧相连,并将其拼搏进取的精神化作一条东方巨龙,而这条巨龙将会在历史的篇章中继续冲天激昂地散发着特有的文化精神,续写不朽的文化篇章。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