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1
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高达模型、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让女孩将自己的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近日,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赵菊英的一系列行为被网友吐槽为“霸凌式教育”。
为何被称为“霸凌式教育”?在她的教育方式里我们看不到教育所必需的耐心沟通和循循善诱,只能看到所谓的“教育专家”彰显自己的权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肆意进行打压,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被称为“教育专家”吗?
面对这一系列事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养?《论语》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而守信,泛爱众人而亲近仁者,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则用来学习知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人格、德性、行为习惯的培养。然而,目前很多家长只关注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格、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这对于孩子健康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破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剥夺孩子爱好的空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最终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果教育变质为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摒弃一切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让孩子时时刻刻关注成绩、试卷,不仅不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厌恶学习或者成为没有梦想的学习机器。
赵菊英教育方式引发关注的背后,家长们应该思考:贬低孩子的爱好,是否是值得宣扬的教育方式?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是否是正确的评价方式?
教育不是一种强制和压迫,而是一种包容和启发。教育不是一种功利和手段,而是一种爱和关怀。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家庭教育要强调个性化,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家长从陪伴的角度激励孩子,让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将孩子的教育寄托在“教育专家”身上,不与孩子进行耐心沟通,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可能会对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所谓的“专家”层出不穷,但很多并不是真正具备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专家。
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应提高警惕,不要被“伪专家”繁多的身份和头衔蒙骗。现有的家庭教育账号鱼龙混杂,更多的是在迎合家长,给家长和孩子灌输读书至上的理念,剥夺孩子自身发展空间,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相关的家庭教育账号资质进行考察,规范市场秩序。
赵菊英家庭教育之争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教育方法,更是关于整个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这种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利与弊,进而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家庭教育的调整和改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部分图片以及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