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大学校园肥胖的大学生日益增多。根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中国农业大学的数据显示,2023年,本科生中肥胖学生比例为7.1%。这个数字,2021年是6.12%;2022年是6.91%。
逐年增高的肥胖学生比例引起了各方重视,多所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减脂”“减肥”课程,如北京大学的“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减脂塑形”、上海理工大学的“健康减脂”等,希望学生在提升体测成绩的同时,还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肥胖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减肥是人们迫切的需求,减肥经济迎合这种需求而生,减脂训练营是继减肥药、减肥保健品产业之后的又一风口。然而,市场上的机构,因营利导向,常常存在专业资质认定不明等问题,发生过人在训练营中受伤甚至猝死的事件。大学里的减脂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专业的师资力量、科学的课程设置,为想减肥却不得其法的学生开设科学健身课程,能够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控制体重,相关课程从未脱离过教育的本质、育人的初心。
这些课程会有人质疑:大学,尤其是像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将减脂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进行教授,真的值得吗?实际上,健康是一门学问,这门课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减肥课”,更是一门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
这门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创新意义和社会价值,老师不仅帮助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实现健康减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减肥课”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切中了痛点,当然备受欢迎。更让我们从深层次思考:高校的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大学课程应该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合理专业的课程。大学课程要吸引学生,不仅仅靠新奇,更关键的是其实际作用,能让学生认可并且愿意实践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之外的软实力。
以北大“减肥课”为例,《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实际的效果是三分之一学生减重5%以上,半数学生腰围降低5公分以上,减重最多的学生瘦了30斤,多数学生养成运动与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尽管高校相关课程取得了实际的效果,但超重和肥胖仍是需要长期关注的社会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门大学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学校也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将健康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体魄。
学校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你的美不需要其他人定义。课程的宗旨是享受运动的快乐,追求健康的生活”。让年轻人能够有意识地抵制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减肥课”的真正意义。
(部分图片以及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