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的《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引发热议。信中的“作业熔断机制”提到:当地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应停止作业,及时就寝。
这不是作业“熔断”第一次受关注。此前,安徽阜阳、浙江宁波、广西南宁等地都曾尝试过,其中有的还在施行,有的已在争议中黯然离场。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仅有7.65、7.48和6.5小时,均没达到健康的睡眠时长。保障睡眠时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发点在于反对题海战术,确保睡眠时间不被侵占。值得探讨的还有促成规定实施背后的现实问题,例如学校是否给学生布置超量功课、越级难题,家长是否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以及学生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从更深层次来看,作业熔断机制热议的背后,教育焦虑才是真正关注的问题。如果成绩被视为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升学率成为检验学校的唯一指标,那么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理所当然会陷入焦虑当中,主动或被动地投身题海。
放在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治标更需治本。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扭转功利化倾向;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突出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落实“双减”政策,为教育减负松绑……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在路上,但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育才观念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类似作业熔断的创新方式,虽然落实成效未明,但不失为一个信号,那就是教育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先。对待儿童的问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尊重和保护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其中身体健康应遵循三要素,第一是睡眠,其次为饮食和运动。
“加强学生的作业管理、睡眠管理只是一方面。”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评价体系下,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仍旧存在。进一步还是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学生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提供多元的成才选择。
作业熔断机制的象征意义更值得关注,是教育部门对过重课业负担亮出的明确态度。一方面,需要学校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加强作业设计,例如分层化作业、跨学科作业等,增进学生学习效能;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需要严控题海战术,依据属地学情考情,坚持特色化、本地化、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思路,保障学生权益。
作为保护中小学生的一项措施,“作业熔断”值得鼓励。在这一机制下,家长需更深入评估孩子的努力程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状态,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准,凝聚家校间的智慧与合力。
一个熔断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期待能有更多有益的尝试,为孩子们合力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