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1月11日,中国台北乒乓球名将林昀儒顺利通过硕士论文前三章口试(硕士论文答辩),他的研究课题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桌球单打金牌选手樊振东之惯性技术分析》。林昀儒研究课题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其他顶尖运动员发表的论文成果也备受关注:马龙的毕业论文《中国未来乒超营销策略研究》、汪顺的博士毕业论文《基于无标记动作识别与分析系统的200米混合泳精英运动员技术的运动生物学研究》以及苏炳添参与并撰写的《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技术优化训练研究》……
在体育界学习之风盛行时,网络上竟有部分网友再度鼓吹“读书无用论”,这里的读书,不是泛指阅读,而主要是指进入学校学习、受教育。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都会在互联网卷土重来,鼓吹此理论大多习惯性用个体境遇为例,例如乔布斯、比尔·盖茨、斯皮尔伯格等辍学却最终成功的案例,给青少年灌输“读书不如混社会”的错误观念。
“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的现实土壤中扎根,社会的变迁、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等多重因素,导致一批将“知识改变命运”简单理解为“学历改变命运”的人有了茫然感。不可否认,现在的“读书无用论”也包含了一些年轻人在遭遇就业困境或现实落差后引发的吐槽和发泄。
但无论“读书无用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消极性。在这个时代,读书的意义更加广泛,是否有用的评判标准也更加多元,如果单纯将读书与出人头地、社会地位等相挂钩,而忽略读书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例如对个人成长、思维提升、社会发展等的深远影响,这是一种对受教育初衷的误读。
从一些表象看,掌握知识和走向成功的确很难完全画上等号,教育内卷、学历贬值等现实问题,也影响了一部分人对受教育的看法。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读书这件事?
首先,消除社会各界对读书意义的质疑,需让人们相信“读书会帮助人们收获更好的人生”。更好的人生并不局限于外在的名利,更在于内在气质和涵养的提升,以及知识眼界的拓展等,进而从促进教育公平、保护劳动权益、缓解就业压力、树立正确导向等多方面着手,从源头上破解“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
是否重视读书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培养和践行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其切身感受到读书的力量,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想读书、愿意读书。当学生群体真正理解读书是提升能力、未来发展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脱离“读书无用论”的裹挟。
学校在其中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学生未来发展保驾护航;此外,还需提高家庭的重视程度,关键要纠偏预期,改变思想观念,将侧重点放到孩子的整体素质提升,并加大教育帮扶力度,调整劝学、支持的方式,走出“读书无用论”的误区。
纠偏“读书无用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格外重要。随着制造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对劳动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终身读书学习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