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据媒体报道,普洱市孟连县的腊福小学、戈的小学,以及此前红河州屏边县的湾塘小学,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零近视”小学。
在这三所学校里,几百名孩子的视力普遍保持在5.0甚至以上,5.2(1.5)、5.3(2.0)的比例不低。在全民近视率不断攀升今天,这些“零近视”的存在给予当代教育弥足珍贵的启示。
科学研究早已证实,远眺绿色植物能有效缓解视疲劳,减少近距离用眼的压力。而云南三所学校创造近视率为“零”的奇迹,关键是保证学生每天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
在这三所小学里,户外运动深入到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打篮球、玩双杠、跳绳等活动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劳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宿舍打扫、种地摘菜、勤做家务等等生活化的劳动习惯既锻炼孩子身体,又大大减少了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户外运动当中,培养孩子更充沛的精力、更积极的心态以及更长远的学习能力。
这种将运动与劳动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更在无形中构建起预防近视的天然屏障。通过规律性的户外活动和生活实践,学生的眼睛得以持续接触自然光线,有效缓解视觉疲劳。同时,减少静态用眼时间,打破长时间近距离聚焦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降低了近视发生的风险。
无论是腊福小学、戈的小学,还是湾塘小学,它们背后的共同点并不神秘,校长和教师团队坚定地把“健康第一”放在了学校管理的核心位置。这一经验为全国中小学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然而,学校担心学生安全,家长追求成绩,孩子的户外时间随之被压缩,会出现“越重视成绩、越损害视力的怪圈”。足够的户外运动看似简单,却是当前教育生态较缺失的一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一些学校和家长把分数视作教育成功的指标,从小就让孩子做大量习题、奔波于补习班和兴趣班之间,双眼长期被电子屏霸占、被近距离读写禁锢。这种模式让不少孩子失去了户外运动的天然机会,同时加深了鼻梁上的眼镜度数。
“零近视”需成为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的共同课题。国家层面早已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提出到2030年总体近视率逐步下降的目标。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和学校把责任推到“基因”或“学习负担”上,忽视了近视其实可防可控。学校需保障学生户外运动时间,加强健康教育,坚守健康理念,将“健康第一”放在分数之前;家长需做好榜样,引领孩子科学护眼,让劳动与亲子互动回归日常。
视力是一辈子的事。云南三所学校的实践证明,只要科学规划时间,保障户外活动,近视防控完全能够落地见效。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真正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位给分数和排名。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只会埋头在书桌的考生,更是塑造拥有健康体魄的新时代少年。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