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宿舍4个人,却有5万“隐形室友”……近期,社交媒体上关于“室友直播”的吐槽层出不穷。一些大学生主播不分昼夜、不控制音量,将宿舍当作直播间,把室友当成背景板,严重干扰他人正常休息,也让室友关系日趋紧张。
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通过网络表达自我。同时,部分经纪公司看重大学生形象清新、时间灵活,主动签约并要求其直播时长,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无疑成为最合适的直播场所。
但是,直播不能没有边界。宿舍不是纯粹的私人空间,而是带有一定“公共性”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在宿舍内不能随意干扰他人的时间和空间。舍友也并不是宿舍直播的背景板,将其日常生活一言一行放大在直播间无疑混淆公私领域的本质区别。
这本应是日常交往的基本常识,但直播却打破了部分边界。持续到深夜的直播叫喊声、刺眼的补光灯、不经意扫过的直播镜头……种种行为不仅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休息权,更在无形中消解宿舍情谊,干扰集体生活。
事实上,除了在宿舍中,在教室角落、图书馆、地铁车厢等随处可见的角落都有直播摄像镜头出现,当“随手开播”成为习惯,“该不该播、能不能播”就容易被忽视。直播本身并无过错,是否侵犯他人权益成为关键。
谁都不想生活在“楚门的世界”,大学生进行直播该有必要的边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都明确规定,网络主播开展网络直播活动,不得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休息权、隐私权、安宁权都是个人合法权益,不该为了某些人对流量的追逐而被随意牺牲。
高校应顺势而为,及时完善学生宿舍管理细则,划定“宿舍直播”的底线,设立必要的协商机制。治理靠疏不靠堵,可探索设立校园直播空间、数字网络创作室等,给予有表达需求的学生更多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学校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认清网络行为的底线,培养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意识。
直播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需严格审核直播内容,对在宿舍等私密场景进行的直播加强审核与巡查。算法的设计应体现社会责任,减少对猎奇、窥私类内容的推送,切断违规直播的流量链条。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主播观与成长观。追逐流量不如积淀能量,博眼球不如充实自己。大学时光短暂,需将更多时间放在自身学习发展上,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
青春可以被看见,更应被尊重。在享受直播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时,我们更需谨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全媒体时代每一次数字表达都应建立在底线之上,守住校园的纯粹与本真,理顺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才能让青春在数字化时代既绽放光彩,又不失分寸。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