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说起“夜校”,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情势,让被耽误的年轻一代憋足了学习的劲头,为了提高自我,选择上夜校以改变命运,属于他们的夜生活不是霓虹璀璨的街道,而是灯火通明的教室。
而如今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不少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文化,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
这届年轻人为何抢着上夜校?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艺术审美和精神富裕的愿望凸显,夜校的课程完美符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追求,无论是瑜伽、咖啡品鉴、国画、戏曲等课程,让年轻人的旺盛精力找到释放出口,同时陶冶情操,释放自我。
从今年开始,互联网的一个话题就频繁出现在我们视野——#长大后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这个词条下,藏着的不仅是对童年生活的遗憾,更是成年后的我们终于有了机会弥补过去的自己。
“到了现在还没学过跳舞,摸过钢琴,也喝不懂红酒。”
“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遗憾是总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但更多的,是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是我们想从工作中挣脱出来,试图重新寻找一个人生的锚点。
夜校无疑是好的选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更渴望在紧绷的职场生活之后进行放松,去找寻真正的自己。夜校营造出的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年轻人舒展心灵、缓解焦虑,让他们在涵养心灵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美”的追求,更加重视对自我的探寻。夜校的火,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在忙忙碌碌的节奏当中,努力探索多姿多彩的可能。
相比较于以往高不可攀的课程价格,夜校每小时仅需一杯奶茶钱即可以获得非遗传承人、教授等专业教师授课,由政府主导的美育资源送至家门口,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夜校的渠道拓展自己。既让年轻人找到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又让传统手艺人的技艺焕发更大的意义与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传播相对有限,年轻受众对其了解不深,然而夜校盘活了文化资源,为弘扬手艺人技艺提供了更多机遇,让更多的非遗技艺有了传播渠道,扩大其发展空间。
百余年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后创办“校役夜班”和“平民夜校”,让大众有机会走进大学学习知识文化。而现在火爆的夜校,又被赋予了新内涵——更多人在工作之后不是选择短视频、游戏等放松,而是尽可能从多元多样的公共服务中让自己身心滋养,去找寻真正的自己。
“夜校热”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而是建立在人民生活富裕、教育资源充足基础之上的“继续学习”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精神品质生活更高地追求。
青年夜校成功地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画下了蓝图,让公共文化服务迸发出更多可能。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