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近期深圳多所初中取消晚自习的消息引发关注。
去年12月,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一位深圳初中生家长写道:因居家学习效果不理想、晚自习后接孩子可错开晚高峰堵车等原因,全班共有12位家长自愿组织起晚自习班,家长们轮流值日监督,方便孩子延时在校完成作业。但此事被叫停,由此家长们申请官方出面“制止错误指导意见”。
然而,一边是家长迫切要求补习,利用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自习,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另一边却是部分家长对晚自习存在表示不满,“双减”政策的本质是为了给学生家长减负,学校开展晚自习是否有违“双减”政策的初衷。
对于初中开展晚自习有几点担忧:一是初中晚自习会增加师生负担,与“双减”政策的初衷相悖。正常的课后延时服务结束后,再开展晚自习,或增加学生回家途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不减反增,也让延长上班时间的老师们身心俱疲。
二是无序开展易引发家校矛盾,不利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据悉,上级教育部门对晚自习开设工作没有统一的明确安排和规范管理,加上学校、家长的想法各不相同,由此争议不断,矛盾频发。此外,晚自习还涉及到是否收费与如何发放教师补贴的问题。
事实上,现实中有很多家长更加乐意看到孩子的压力减少,稚嫩的肩膀不再扛着过重的学业负担,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与之相对,另一边的家长焦虑不已,担心自家孩子减负的同时其他孩子却补课,孩子输在起跑线,在“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残酷竞争下,家长们并不能完全放心。
晚自习,为什么会在家长圈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度?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家长的升学焦虑有关。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晚自习被认为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关键手段之一。在社会系统中,家长对教育的期望非常高。家长常常会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脱颖而出,所以希望通过勤能补拙的办法获取一些优势。
面对晚自习存废的争议,教育部门给出的方案多是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以自愿为原则,不搞“一刀切”。
从学校角度来说,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坚持“减负不减质”的原则不动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减负减压。与此同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参与晚自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在保障学生权益和减轻学业负担之间寻找平衡点。取消晚自习的决定在保障学生权益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家长的担忧。
为了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更有效的白天学习环境和师生互动,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